3月23日,中國工商銀行在全國正式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和一批主要產品,成為國內第一家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因為中國工商銀行是業內最大的商業銀行,此舉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這是中國商業銀行全面加快互聯網金融布局步伐的一個信號。
據了解,“e-ICBC”金融品牌旗下將包括“融e購”電商平臺、“融e聯”即時通訊平臺和“融e行”直銷銀行平臺三大平臺,支付、融資和投資理財三大產品線上的“工銀e支付”“逸貸”“網貸通”“工銀e投資”“工銀e繳費”等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以及“支付+融資”“線上+線下”和“渠道+實時”等多場景應用。
時至今日,各家銀行對互聯網金融平臺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推出可謂一浪高過一浪。據了解,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各大銀行,以及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也都在不斷加快實施互聯網金融戰略布局:
2012年,建行推出“鱔融商務” 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2013年正式上線開展BTB和BTC業務;2014年正式推出第三方支付平臺,鎮江建行開始與本土企業單位——江蘇大學、旅游超市和淘丹陽、千團網等電商企業合作,提供結算等服務。
中國銀行,2011年推出了“IT藍圖工程”,從戰略角度開始思考互聯網金融布局。今年更是推出了戰略性互聯網金融平臺“中銀易商e社區”。
2013年,中信銀行推出第三方支付平臺——“異度支付”,同時加快移動客戶端的推廣,2014年,全力打造移動客戶端;2015年,中信與國內P2P行業領軍企業宜信達成了戰略合作。
2013年,招商銀行推出小企業e家,成為國內首家嘗試對公司業務進行互聯網化改革的商業銀行。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雖然不少銀行從10多年前就開始涉入互聯網金融,甚至個別銀行的手機銀行已經誕生了7年多,但直到2013年,互聯網金融企業像鯰魚一樣,改變金融生態之后,2014年銀行系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才開始扎堆上線,一些銀行開始真正關注起手機銀行的客戶使用體驗,大面積推薦使用手機銀行。
在記者的采訪中,幾乎體量較大的銀行都有自己經營的電子商務平臺,在鎮江幾乎所有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都已經進入“手機銀行”或“直銷銀行”時代,而目前對于銀行移動客戶端的布局還遠沒有結束,各家銀行都在瞄準這一市場。中國銀行鎮江分行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每天新增手機銀行客戶達到300-400人左右。
互聯網金融因何而興
對于銀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市建行電子銀行經理沈衛兵分析說,結算是銀行的傳統業務,但隨著新型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擠壓,銀行已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而長遠來看,便捷性會是未來銀行服務的競爭焦點,客戶從使用物理渠道——網點服務轉向習慣使用互聯網服務是大趨勢,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必須遵循互聯網的生存法則,尊重客戶需求,在新的金融生態下加快布局步伐掌握主動。
而市中行的任強說,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完全擺脫“人工干預”式服務,全自助、全網絡化的金融服務已成為可能。相比傳統的物理網點,服務效率更高,而且還節約人力成本。
市中信銀行副行長湯效勇給出了一個佐證:股份制銀行進入鎮江市場晚些,物理營業網點少,服務半徑不足,但互聯網金融卻可以有效彌補這一短板,解決爆發式增長的業務與營業網點不足之間矛盾,實現一種彎道超越。
“服務效率高、融資成本低、安全保障好,這是客戶對銀行服務提出的終極目標,隨著未來征信體系的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將會滿足這三大特點。”湯效勇坦言,“業內已形成共識,未來得互聯網金融者得天下。所以近年來各大銀行都在互聯網金融這一領域‘燒錢’。而從銀行的股票市值來看也呈出一種正相關的效應,銀行互聯網金融步伐加快,股票行情就會看好!”
在采訪中,記者也在多家銀行發現引導型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例如,建行一些相同的理財產品,互聯網業務的預期收益要高于柜面。而中信銀行則采取“饑餓療法”,即一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只能在互聯網上買到,而這種高收益有一部分來源于銀行的讓利,其目的就是引導客戶習慣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的同質化與個性化
互聯網金融產品扎堆推出也催生了產品的同質化。交通銀行推出手機銀行取現,幾個月后,我市多家銀行跟進此項服務。建行推出手機銀行網點預約排號,同樣幾個月后,我市多家銀行也推出了此項服務。“3到6個月,互聯網金融產品,特別是服務類產品,銀行之間的競爭時間差越來越小。”沈衛兵感嘆道。
“快速復制”是銀行當前互聯網金融產品出現的一個特質。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同質化是因為競爭激烈,跟進速度快,而另一方面現有互聯網技術支持大體相當,許多大數據共享。所以,未來銀行如果想通過某一種服務就把客戶瓜分已經不可能,追求整體服務的品質才是客戶選擇的方向。”
然而在產品同質化的同時,各家銀行也在運用大數據,利用互聯網技術支撐,各顯神通地創新互聯網金融產品,推出許多個性化產品,甚至一些“私人定制”式金融產品已經出現。
如建行推出的惠龍e通,就是一款“私人定制”的金融產品,它主要是針對“惠龍港”企業的物流業務特殊性,專門開發出的一款集結算、融資等多種業務為一體互聯網金融產品;中信在公司客戶方面推出的“中信——海爾供應鏈網絡金融平臺”,這是專門面對產業領軍企業,服務其上下游推出的金融產品,目前這一模式已被格力等多家核心企業復制;中銀推出的“中銀易商e社區”,這是整合物業公司、銀行與周邊商戶為一體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同時提供金融、物業服務或周邊商戶信息推薦。
“銀行移動客戶端”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這是記者在采訪中多位銀行從業者給出的相同答案。而 “網絡貸款”也成了互聯網金融產品未來的方向。但業內人士也提出互聯網金融產品面臨的挑戰,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體系。
如需法律幫助,詳情請垂詢深圳刑事辯護律師王平聚辯護團隊
聯系電話:13902983029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蓮花支路1001號公交大廈350室(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旁)
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王平聚刑事辯護團隊官網(中國名律師刑事辯護網):
http://www.mysude.cn/
或掃描二維碼,關注王平聚刑事辯護團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