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交貨存在什么風險?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訂立以后,按照合同的規定交付貨物是賣方的一項基本義務。《公約》第30條規定,賣方必須按照合同和本公約的規定,交付貨物
(一)交貨數量與合同不符引起的爭議
數量條款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重要條款之一,賣方應當嚴格按照合同的數量條款履行交貨義務。但在實踐中,賣方不按合同約定數量交貨的情形時有發生,有可能交付的貨物數量大于合同規定的數量,也有可能交付的貨物數量小于合同規定的數量。
如果是少交貨物,買方可以要求賣方補齊不足部分或者賠償損失;如果是多交貨物,買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絕收取多交的貨物。另外,買方一般要按照買賣合同的條款開立信用證,而承運人要按照貨物的實際交運數量開具有關單據,如果交貨數量與合同不符導致了單證不符,賣方還會遭到銀行的拒付,引起與銀行的糾紛。
此外,交貨數量與合同不符還會給貨物順利通關過境引致不必要的麻煩,也容易引起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
(二)包裝不符合同要求引起的爭議
由于國際貨物買賣的復雜性及特有的風險性,當事人必須十分重視包裝條款的訂立及包裝的質量要求,否則就容易造成糾紛或者貨物損失。最常見的情況是:
1、賣方違反合同的規定,提供的包裝不足以保全和保護貨物的安全,造成貨物損壞,引起買方索賠而發生糾紛。
2、包裝不符合同的規定而且違反了進口國的法律規定或者包裝含有貶損進口國某些民族風俗習慣的圖案或文字,也會引起當事人的爭議。
3、還有一種情況是包裝標志不符合同的規定,達不到買方的要求,影響了買方銷售貨物,買方索賠引起糾紛。
(三)貨物規格不符合同引起的糾紛
貨物規格與合同不符可能是低于合同規定的規格,也可能是高于合同規定的規格。賣方交貨規格低于合同的要求是明顯的違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交貨規格高于合同的要求也同樣構成違約行為。在國際貨物買賣中,賣方交貨規格不符合同,一般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后果。一種情況是,賣方交貨規格高于合同的要求,在貨物辦理進出口手續時有可能要多交關稅;
此外,交貨規格與合同不符,往往還會給買賣雙方辦理進出口許可證帶來麻煩,并且貨物通關時會造成“貨證不符”,受到海關處罰;而且,交貨規格與合同不符,買方有時需要對貨物重新加工才能使用或銷售,增加的費用買方就會向賣方索賠;最后,交貨規格與合同不符還會成為買方解約的借口,這對賣方是非常不利的。
(四)貨物品質不符合同引起的糾紛
貨物品質糾紛也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糾紛中最為常見的糾紛之一。一方面,賣方在訂立買賣合同時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的技術力量、設備水平以及工人素質,過分迎合或者遷就買方的過高要求,貨物的品質指標訂得太高,交貨時達不到合同指標,引起合同糾紛;或者賣方在貨物的生產過程中,因時間緊迫質量檢驗把關不嚴,交付的貨物中混入了不達標產品,也會引起買方的質量異議。另一方面,買方有時為了逃避付款義務。
如需法律幫助,詳情請垂詢深圳刑事律師王平聚辯護團隊
聯系電話:13902983029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蓮花支路1001號公交大廈350室(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旁)
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王平聚刑事辯護團隊官網(中國名律師刑事辯護網):
http://www.mysude.cn/
或掃描二維碼,關注王平聚刑事辯護團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