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深圳福田區。一位8旬老人在綠燈過斑馬線時,被一個外賣員急速馳來的電單車撞到,老人當場失去意識。外賣員與路人把老人抬到路邊,未撥打報警電話即離開。頭部受傷的傷者被120送醫,目前仍在ICU進行觀察。外賣員當日下午被警察控制,面對為何逃逸的追問,小哥的回答是:我手上有幾個單,我不想超時。
不想超時,想必已經深深嵌入外賣員的大腦中,以致于能漠視道路安全規則闖紅燈,并在撞倒路人在其當場失去意識之后,不是報警,不是迅速送傷者就醫,而是選擇快速離開繼續手中的訂單。
然而不想超時這個貌似盡責盡職的工作要求,并不是外賣員違反交通安全法,撞傷路人后涉嫌逃逸的理由。
是傷者的生命更重要?還是不要超時更重要?外賣小哥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了選擇。他同時也選擇了自己即將面臨的法律責任。
首先,外賣員面臨的是民事侵權賠償責任的承擔。
無論外賣員是否購買了保險,因為事故發生是自己違反道路安全法所致,這筆侵權賠償費用,不會由保險公司,甚至外賣平臺支付,而只會由小哥承擔。
其次,外賣員騎電動自行車撞人逃逸,還可追究其行政處罰責任,并視事故發生的實際情況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在追究行政處罰,或是刑事責任中,對外面員騎行的電動自行車進行鑒定,電動車是屬于非機動車還是機動車將是重要因素。
通常而言,電動自行車屬于非機動車,不屬于機動車輛。但現實中存在將電動自行車各種改裝的亂象。以致于相當一部分超標“電動自行車”的最高設計車速大都超過了每小時20公里。電動自行車的整車質量(重量)超過40kg。根據《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規定,無論采取何種驅動方式,只要其技術參數列明的最高設計車速超過20km/h的,可以認定為輕便摩托車;最高設計車速超過50km/h的,可以認定為摩托車。
即只要肇事外賣員的電動自行車被鑒定為最高時速超過20km/h,那就不是電動自行車,而是電動摩托車,應該劃在機動車的范圍內。這樣一來,若按照機動車肇事案件,或以交通肇事罪來追究肇事小哥的刑事責任。
對這個外賣小哥撞人逃逸的事情,你有何看法?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