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公安廳昨日通報,2013年12月29日,警方出動3000全副武裝警力,“清剿”涉毒嚴重的“第一大村”陸豐市博社村,一舉摧毀以陸豐籍大毒梟為首的18個特大制販毒犯罪團伙,抓捕嫌疑人182名,繳獲冰毒近3噸、制毒原料23噸。
此次行動,副省長、公安廳長李春生坐鎮指揮,省公安廳協調省武警總隊、省邊防總隊和汕頭、惠州、梅州、河源四市公安局警力,組成109個抓捕小組。這是廣東有史以來打擊毒品犯罪用兵規模最大、抓捕對象最多、打擊震懾效果最好的一次標志性經典戰例。
醞釀兩月半夜突擊
2011年,陸豐市被國家禁毒委列為掛牌整治重點地區,但當地毒品問題一直未有改善。根據全國查獲毒品數量的統計,30.34%的冰毒來自汕尾陸豐地區。
2013年9月13日,廣東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加強廣東禁毒工作,部署開展“雷霆掃毒一年攻堅、禁毒嚴打三年整治”人民戰爭,尤其對陸豐重點整治,形成強勢整治態勢。10月17日,省公安廳成立行動前線小組,兩個多月基本摸清陸豐制販毒團伙網絡犯罪軌跡。
12月29日凌晨4時,廣東省副省長、公安廳長李春生在省公安廳指揮中心宣布“雷霆掃毒”汕尾統一收網行動按原計劃開始執行。
行動當晚,博社村突然停電,緝毒隊伍在警用直升機的照明指引下圍捕。大喇叭向村莊隔空喊話,告誡沒有從事毒品犯罪活動的村民不要干擾執法。
進入博社村,一股時有時無的陌生化學品氣味充斥而來。
“海陸空”立體圍剿
緝毒隊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博社村,在短時間內將其包圍。50名邊防警力從海邊區域控制清查,同時派遣邊防大艇做好海路攔截準備,2架警用直升機進行空中管控。路面上,對相關路段和重點部位實施交通管制,形成海陸空全方位立體防控網。
4時06分,捷報傳來,9名犯罪嫌疑人首先落網。4時17分,19名犯罪嫌疑人被擒獲。4時27分,主犯蔡東家的頭號馬仔被擒獲,同時落網的還有其余18人,在其家中,警方發現大量制毒工具,以及K粉260公斤。
當天的收網行動,以汕尾市為主戰場,在廣東部分地市及重慶、福建等部分省份展開,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82名。
此次行動是“雷霆掃毒”專項行動的標志性戰役。該專項行動自2013年7月30日開展以來,廣東警方共破獲毒品案件9311宗,抓獲嫌疑人10836名,繳獲各類毒品8135千克。
陸豐博社村
為什么在博社村收網?
據介紹,陸豐冰毒制造集中在“三甲”地區(甲東甲西甲子三鎮),博社村是“三甲”地區制販毒“中毒最深的村”。該村占地0.54平方公里,周長3300米,1700多戶人口1.4萬。全村獨立房屋2026間,沒有門牌號。
博社村北邊連接山坡荔枝林,東南西邊為耕地,村南面至海邊距離2.5公里。村內道路狹小不便,除兩條貫通該村南北可行駛小汽車路段外,其余路段只能通行三輪車、摩托車。
從自然環境看,博社村人口眾多、民居密集、交通不便;從執法環境看,基層黨政組織軟弱渙散,多數村民法律意識淡薄等,都給警方打擊取締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和阻力。
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陸豐涉毒問題由來已久,1999年和2011年兩次被國家禁毒委列為涉毒重點整治地區。博社村是該地涉毒嚴重的“第一大村”,村內有兩成以上家庭直接或參股從事制販毒活動,近幾年村內制販毒犯罪成惡性蔓延態勢。
據辦案民警介紹,博社村制販毒為產業化經營,家族式運作,地方性保護。村內有“黑老大”,村邊有明暗哨;村外的交通要道有看風的,也有地方“保護傘”。村里面稍微有風吹草動,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很快就出來聚集、堵截。警方在去年多次的清查案件中都遭到了村民的阻撓、謾罵、堵路、甚至是瘋搶毒品、暴力抗法。
14名干部充當保護傘 博社村村支書蔡東家首先被擒
新快報訊 在2013年12月29日的“雷霆掃毒”汕尾行動中,包括頭號目標人物博社村支部書記蔡東家等14名黨政干部涉案落網。此外,受利益趨勢,當地基層警隊也遭到了腐蝕,廣東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派出所所長及民警也涉嫌充當“保護傘”被抓。
村干部派出所長涉案
12月29日行動當天,汕尾市人大代表、博社村支部書記蔡東家首先落網。作為當地主要干部,彼時他正帶著幾個馬仔在惠州找辦案民警,想辦法“撈”出了事的堂弟——制販毒“開山元老”蔡良火。
警方介紹,蔡東家早期參與制販毒,這兩年主要是充當“保護傘”,涉及貪污行賄的問題。他既是村的主要干部,又是標桿性的主要人物,其落網為順利清剿起到關鍵性作用。蔡東家涉嫌玩忽職守等罪,警方還懷疑他參與包庇制販毒犯罪嫌疑人。
博社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蔡漢武是另一把“保護傘”,其涉嫌參與販毒、行賄等犯罪行為。落網前,蔡漢武正在家里睡覺,警方從他家搜出了350公斤成品冰毒。
據悉,當地黨政部門干部充當毒販“保護傘”的有14人,除了村干部,還有陸豐公安局機關干部以及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等。
去年已輪換一批干部
“汕尾陸豐市,特別是甲西鎮的博社村、西山村、濠頭村,這些村子不大,但家庭作坊式的制毒模式幾乎傳遍全村,如博社村更是形成堡壘村。”參與行動的警員介紹,在陸豐當地的確有民警參與販毒和通風報信。
他解釋:“這個地方工資不高,民警也很辛苦,工作量大,一個月2000元多一點。無利不起早,有的民警看別人有車有房心里不平衡。”汕尾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楊志明介紹,除此次行動抓到蔡東家等14名干部充當“保護傘”外,2013年6月,陸豐當地已經輪換了一批官員。此外,去年,汕尾市已經有21名黨政干部受到黨紀處分追責,其中7名被雙規。干部中包括當地鎮長、派出所所長等人,目前該市正教育基層干部,端正發展思路,要勤勞致富不搞歪門邪道。
揭秘
涉毒“第一大村”兩成家庭制冰毒
新快報訊汕尾陸豐市于2011年被國家禁毒委列為涉毒重點整治地區。陸豐冰毒制造集中在三甲地區(甲東、甲西、甲子三鎮),而博社村則是陸豐地區涉毒的“第一大村”,該村村民姓蔡,有1.4萬人,兩成以上家庭直接、參股生產冰毒。村里將毒品作為“支柱產業”,家庭運作,總彌漫著一種化學品異味,環境破壞嚴重。
“禁倒制毒垃圾”成公告
因為冰毒制造產業化,博社村污水橫流,地表水嚴重被污染。
“菜園毀了!荔枝園也毀了!”有村民訴苦,現在連水也毀了,冰毒成了斷子絕孫的產業。據村民介紹,由于生產冰毒需要大量的電力,原本脆弱的農村電網滿足不了需求,因此經常斷電,一斷就是一兩個星期,所以基本上每家每戶也都配備了發電機。
由于博社村人口密度極大,村道狹小,房子低矮,使得有限的空間無法滿足存放冰毒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需求。有村民直接把原材料或是半成品存放在屋與屋之間不到一米寬的過道上,可謂明目張膽,有的則用迷彩網遮起來。而膽子小一點的,就在自家弄個密室小規模制造冰毒。
在博社村村口,垃圾堆放處曾立了一個落款為“村委會”告示牌:嚴禁亂倒制毒垃圾!在村里的空余地帶和暫未建房的宅基地上,堆滿了近兩米高的垃圾,臭味難聞。禁毒民警告訴記者,這些垃圾都是制作冰毒所產生的,“從流出的污水就可以辨別出來”。
弓弩土槍手雷還有AK47
2013年,廣東省公安廳懸賞通緝涉毒人員,博社村有37人被網上追逃,而其中的18人竟就躲藏在村子里,從未離開。
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博社村兩千多棟房屋緊挨著,類似城中村。大片房屋是平房,少部分房子是小樓。密密麻麻小道,大車都進出不了。”村里面有明哨暗哨,外面交通要道設有探風點。
“當地黨政機關他們還有很多狐朋狗友,一有風吹草動立即通知。以往警方共兩次大規模進入該村,進入時發生堵路謾罵,暴力抗法。”邱偉說,警察一進村,村里兩三百輛摩托車就會團團圍住,村里的路上會放下釘板,樓上砸石頭。村民手里有仿制槍支,甚至還有AK47、土制手雷、弓弩等殺傷性武器。
“他們可能將制毒使用的鹽酸、硫酸從高處撒下。雖然研究了6項防護措施,但參戰民警仍緊張。”邱偉說。
制冰毒也會“轉型升級”
此前,陸豐使用外地的麻黃草制造冰毒,不法分子從內蒙古、安徽等地收購麻黃草,整車整車地運往陸豐,一卡車就能滿滿地裝上十幾噸。經焚燒、浸泡等一系列工序后,1噸麻黃草可以提煉出六七公斤麻黃堿,經過加工后又可以制成約4公斤冰毒。
廣東沒有藥廠需要使用麻黃草,因此,只要有人買麻黃草基本都流入陸豐。然而,制毒者開始放棄麻黃草“轉型升級”,從福建龍巖購買一種叫溴基丙酮化學品,通過化學合成冰毒。而溴基丙酮并不屬于管理范疇,2013年6月云南警方繳獲25噸易制毒化學品原料就全部都是溴基丙酮。
“制造冰毒的生產工序越來越簡單、周期越來越短、產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便宜。”邱偉介紹,1公斤冰毒從以前的幾十萬元,到現在的1萬元,甚至7000元也有交易。
焦點
廣東省公安廳就“雷霆行動”通報
1
鏟除制販毒的“風向標”
博社村是“三甲”地區制販毒“第一大村”,也是涉毒犯罪“安全”與否的“標桿村”,“生意做不做,關鍵看博社”已經成為一些制販毒人員探風冒險的“風向標”。
這次行動抓獲了陸豐制販毒的“開山鼻祖”蔡良火,抓獲了全國制毒技術“權威”蔡旋,抓獲的毒梟蔡昭榮,短短幾年時間其制出的冰毒已占據了安徽、重慶及東北等地一定的市場份額。可以說,統一收網行動的成功,對于解決陸豐汕尾全省乃至全國制販毒突出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2
多種因素導致屢禁不止
從自然環境看:博社村人口眾多、民居密集、交通不便。從人文環境看:多數村民致富觀念偏移、民風彪悍叛逆,宗族勢力霸道操控村務,已經形成相互庇護的利益共同體。從執法環境看:基層黨政組織軟弱渙散,多數村民法律意識淡薄,一些執法人員里應外合充當“保護傘”等。這都給警方打擊取締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和阻力,警方在進村抓捕毒犯時,多次遭遇不法分子阻礙執法、暴力抗法行為。
從制毒原料來源變化看:近年來,犯罪分子制造冰毒的生產工序越來越簡單、周期越來越短、產量越來越大,一定程度也導致制販毒問題更加復雜和嚴重。
3
遭遇暴力抗法風險極大
以往警方進村實施抓捕,多次遭遇利用老幼婦孺靠前糾纏、青少年摩托車團隊聚集起哄堵路,不法分子圍攻謾罵甚至哄搶毒品等阻礙執法、暴力抗法行為。這次實施重兵圍剿依然存在類似甚至更加激烈的抗法行為風險。由于進村圍剿必將重創制販毒人員利益根基,刑事追責將剝奪其人身自由直至生命,可能引起一些犯罪分子、宗族勢力以及不明真相群眾的激烈對抗,存在引發區域性群體對峙事件、大規模群體惡性事件甚至流血沖突事件的風險。
4
后續整治啟動問責機制
公安部門繼續強化有規模清查打擊行動。包括調集適當警力進行持續不斷的規模化清查打擊行動;發動全警全民力量以各種手段發現和監控周邊區域動態,一旦發現各類涉毒窩點立即追擊剿滅,徹底阻隔向其他區域的轉移擴散;已經剿滅整治的區域,要加強巡查暗訪取締,絕不允許死灰復燃。下一步,省公安廳將啟動問責機制,采取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約談當地公安機關主要負責人,掛牌整治,建議年度社會管理綜治考評中扣除相應分數,建議綜治部門予以一票否決。建議有關部門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處分,將問責意見反饋給同級組織部門,作為領導提拔、交流、任用的重要依據等方式予以追究責任。
落網毒梟
“開山元老”蔡良火
2013年11月19日,民警發現以蔡良火為首的一伙人長期在惠東吉隆、汕尾海豐一帶從事制販毒活動。該團伙以蔡良火等人為首,多次購買制毒原料“料頭”運往制毒工場制造氯胺酮。因案情重大,公安部禁毒局將該案定為“2013-17”公安部毒品目標案件。專案組在惠城抓獲犯罪嫌疑人蔡良火(男,42歲)。
據悉,蔡良火是陸豐地區制販毒的“開山元老”。
“遠銷海外”蔡旋
2013年7月,警方發現,蔡旋伙同蔡秋弟在陸豐及深圳等地設立制毒工場,從福建等地購入麻黃素制造冰毒,后銷往省內各地及部分省區市。
同時,蔡旋還伙同李朝強通過海運將冰毒販運至港澳及東南亞。另外,蔡旋還販賣制毒原料給陸豐博社村內其他制販毒分子。2013年12月21日,蔡旋落網。
“操控市場”蔡昭榮
2013年12月29日,警方對蔡昭榮制販毒網絡進行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蔡昭榮、蔡楚標、蔡剩、蔡昭玉(均為陸豐人),繳獲冰毒150克,K粉2公斤。
經查,該制販毒團伙蔡昭榮為團伙頭目,其于2013年7月開始從事制造冰毒。2013年9月蔡楚標出資52萬元和蔡昭榮合伙制造冰毒。蔡昭榮于2013年11月份,販賣冰毒給重慶的田曉波(重慶人)。